“送就不必了。”周敏说,“如果可以,把贵府的藏书借我抄一份,便感激不尽。”
“我说你今日怎么突然好心请客,原来是在这里等着。只怕这书房还没装好,就已经打着这个主意了吧?”唐一彦道,“普通的书籍借你也无妨,但那些珍本孤本,就连我想看都要费些工夫,要拿出来更不可能。”
“你若真有心,何妨花功夫自己抄一卷出来?”邱五爷忽然开口道,“我从前闲居无事,倒是抄了不少书,都搁在大石镇上,回头给你送来。”
“五爷的心血我怎么敢收?借我抄一遍就好。”周敏连忙再次申明,“不过珍本孤本若真能传抄于世,也是造福于人的好事。毕竟这些书籍保存不已,不知什么时候就损毁了。”
五千年中华文明,多少东西都是在战乱和流离之中,就这么莫名其妙的失散了的?
她这么说了,唐一彦只好道,“我如今哪里得空抄书,倒是以前抄过几卷,回头也给你送来。”
他说着走到沙发旁边,“你这胡床做得是不是矮了一点?”说着伸手按了按,就坐了上去。不过他家中的各种床榻同样极尽华丽与柔软,并不会比这沙发逊色,所以唐一彦也没有太在意,往后一靠,舒服的叹了一口气,“真舒服。”
倒是邱五爷走过来试了试,便转头问周敏,“这下头装了什么?”
“五爷慧眼。”周敏从旁边取出一个弹簧递给他,“就是这东西,减压减震的。”
唐一彦也凑了过来,抓着弹簧试了试,笑道,“有意思,减压减震,是不是也能装在马车上?”
“是的,很多地方都能用。”周敏说,“不过这东西也没什么难度,很容易就会被学去,要做撒手锏却是不够的。”唐家生意做得大,保不准就有哪里需要用到,周敏没有收版权费的意思,但也适当的提醒了一下。
“知道。”唐一彦干脆的将手里的弹簧收了起来,“这个送我,带回去给他们看看,研究研究。”
既然是请客,那自然少不了品尝美食,而今天周敏用来招待客人的,是一种黄糕。糯米蒸熟之后摊开晾凉,然后加入红糖拌匀。黄豆磨浆,然后将糯米饭放入其中拌匀,揉成面团。这个过程也同样考验力气,要揉得足够均匀,做出来的糕口感才会细腻。
揉匀之后,将面团分成小份,揉成想要的形状,多半是圆柱体或者长方体,用干笋壳包裹捆扎,然后就可以上锅去蒸了。
通常会在蒸锅地步铺一层稻草,然后将捆好的糕团放在上面,放满后再铺一层稻草又可以再放一层糕团,之后密封蒸锅,大火蒸上两个时辰让糕团熟透,然后再用文火蒸上三四个时辰,出来的糕颜色金黄,甜度适中,滋润可口,不粘不腻。
蒸熟的糕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用炭烤油炸。
如果暂时吃不完,悬挂在通风处也能够保存很长时间,是居家旅行,走亲访友必备之佳品。
第59章 吹梦到西洲
邱五爷说到做到, 转头就让人送了一车书过来。但考虑到古文的书写习惯, 一页纸上的字数往往只有一两百字,也就没那么吓人了。
唐一彦送来的只有一箱, 但估计是想着周敏抄书的工程量不小,所以额外又送了一些笔墨纸砚, 其中光是纸就单独装了一箱。虽然是最普通的竹纸,但也的确很有心了。
于是周敏轰轰烈烈的抄书大业就开始了,连带着石头也被抓了壮丁。
不过开始抄书之后,周敏才发现一个非常要命的现实:她的字实在是太丑。
上学的时候课本都是印刷体,就算丑丑的字写在旁边也没有太大的感觉,但是这会儿她拿的范本是邱五爷和唐一彦以前抄的书,所以同样是手抄本, 而周敏的毛笔字比水笔写的要丑上一个等级,这对比就有点儿惨烈了。
即便是这样,周敏的字也比石头的要好看些。因为他根本没怎么碰过笔,以前偶尔写字拿的还是烧好的木炭, 姿势都完全不一样。
“依我看, 咱们还是先练练字吧。”周敏合上面前的书,本来想把自己写的这张揉掉,又有些舍不得, 只能提笔将写过的部分抹去, “这也是个难得的机会,平时根本没时间也想不起来练这个。
送过来的书内容很杂,周敏记得之前搬下来的时候看到过有临写的名人碑帖, 当下翻了出来。
所以这天下午,齐老三难得过来小楼一趟,便见宽大的书桌旁边,两人相对而坐,悬腕提笔,正在认认真真的临字。他在窗外静静的站了一刻,没有打扰两人,转身走了。
回去的路上,他想起之前提议允许外村人到万山村周边开荒种地的事。
其实一开始,这个提议遭到了很多人的否定。一个村落的形成,往往要经过很长时间,然后就会趋于稳定,之后便不怎么会接纳外人了。万山村现在就是这样,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稳固的关系网,要接纳新的人过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这其中的利益纠葛和关系错杂,一时很难理清楚,而且还不能保证其中没有心怀叵测之人。
但是九叔公一席话打消了他们的顾虑。
“都说十年生聚,这聚的是人气。没有人,再好的东西放在那里也没用。但接纳了这些人,万山村就会逐渐扩大,以后变成城邑,改叫万山镇也不是难事。从前咱们是穷乡僻壤,就算有心想让儿女上进也没有门路,但如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