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程遥远,有很多小学生就要开始住宿。这样费用增加,孩子也不能利用不上学的时候帮家里干活,有很多不重视教育,或者孩子不是那块料的就早早地辍学了。所以能够像老爸这样坚持读到高中,又考上大学的孩子才如此稀少。最大的原因其实还是学校的因素。
如今两个村子合并,算一下学龄期的孩子就不少了。加上这么些年的积累,村里有文化的人也能扒拉出来几个可以当老师,村长是个有成算的,就打了报告要求建村小学。教育局和镇上都批了,公办教师也可以派一位,但是这个资金嘛……
村长靠着集资、摊派,筹了一笔钱,搞建设的小工和泥瓦匠都是免费出工,就这样磕磕绊绊地也还没有把校舍建好,最近还因为没钱停工了。杨小贝知道后本来还打算出这笔钱的,这下正好,有一个拼命想出点钱送点东西的人凑过来,那还说什么,赶紧介绍过去啊!
这下大家都十分满意。黄智义觉得捐献一座学校太有意义了,这里是义父的家乡,用他留下来的钱建一座小学,以后孩子们都能够受益。虽然义父没有亲生子女,但是以后村里的孩子们都在他的学校学习玩耍,就跟的是孩子一样啊!
他之前怎么完全没有想到呢?黄智义想,杨小姐果然是不同寻常的……
其实杨小贝也有一个疑惑,在后世也有一些台岛老兵陆陆续续回到家乡寻亲。有的留下一笔钱给亲人,有的捐了一条水泥路,还有一位捐了一笔钱给村里,可惜村民们没有得到任何好处,据说都被村官们私吞了,那位老人很伤心,再也没有回来过。
可是每个村破破烂烂的小学就是没人捐赠,一拖半年的民办老师工资也没有人搭理。也许学校没有那么显眼,也许被大家都遗忘了……总之,真正需要关怀的一直没有受到过资助。孩子们还是待在四处漏风的教室里上学,老师们也都是啃着咸菜上课。
如今黄智义有这份心想做点事,那正好可以捐赠一座小学啊!还可以用黄叔的名字命名,嗯,就叫“黄氏小学”,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