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环境居然如此困窘,郑铎仍然做得到安贫乐道,林旭扪心自问是没这个境界,对于强于自己的人,他自然要待之以礼。
闻听家里来了客人造访,从私塾赶回的郑铎在门口伸手搀扶起一躬到地的林旭,朗声笑道:
“林兄务须多礼,不知今日驾临未能远迎,恕罪呀!倒是阁下此来,令寒舍蓬荜生辉。”
闻听此言,林旭直起身,笑着说道:
“岂敢,郑先生太客气了,不才学识浅薄,此来是为向先生讨教一些学问。”
听了这话,郑铎一抖袍袖,慢条斯理地说道:
“哦,讨教学问,那林兄何不往曲阜一行?自来儒门多有贤达,若论学识渊博,他们自是在鄙人之上啊!”
这时,林旭尴尬地笑了笑,摆手说道:
“呵呵呵呵,子不语怪力乱神。在下要请教的这门学问,儒生们怕是听了便要摇头,若是他们恼羞成怒,只怕又要斥责在下无礼,还是不要自讨没趣了吧!”
在民众知识蒙昧初开的上古时代,人间界的各类职业的专业化程度不高,通常那些有本事的人都是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大拿。
类似于记录历史和给人看病之类的文职工作,基本都是由部落的大小巫师们负责。在那个蛮荒时代,巫师是不管什么都得精通的大忙人,小到孩子感冒头疼发烧,大到久旱不雨,私到夫妻生活不和谐,公到部落开战,大事小情一概都要插手。尽管随着时间推移,史家从巫师队伍里分离出来,继而独立形成了传承源流,不过在骨子里他们还是相信那些神神道道的玩意。
史家弟子经常会把一些看似荒诞不经的内容写进史书中,而这些内容恰恰是儒家弟子所不屑研究的旁门左道之术。
几乎全盘继承了周公旦衣钵的孔老夫子,他老人家对钻研人道之外的神秘事物,始终抱着旗帜鲜明的个人观点。即是,一个人在活着的时候,必须一心一意地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事情,至于人死以后的事情如何处置,一个大活人不该关心那么遥远的事情。一言以蔽之,未知生,焉知死?
这块片界中的儒家未曾享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殊荣,他们的势力虽然不小,却也达不到让林旭有所忌惮的程度。
话虽如此,当听到林旭如此刻薄调侃地挖苦腔调,郑铎仍然赶紧摆手劝阻,说道:
“林兄真会开玩笑……呃,敢问您想问些什么怪力乱神之事?”
“气运!如何才能镇压气运!”
闻听此言,郑铎旋即收敛了笑容,环顾左右无人,他才正色说道:
“哦,这不是三言两语便能讲清楚的小事,尊神若是不急,咱们可以秉烛夜谈。”
林旭微微一笑,点头说道:
“我既然专程来向先生讨教,自然不着急的,请您务必赐教。”
郑铎将林旭让进了房屋的里间,小心地掩好门户,跟着又布设了重重禁制,防备交谈的声音外泄和闲杂人等闯入,郑铎这才肃容说道:
“所谓气运,在我史家看来,乃是万物始终之定数。好比人之寿数,短长不一,长者如彭祖,八百余载未凋零,短者如夭亡小儿,落地即身故,二者同为人哉,何以寿数由此天壤之别?莫非上苍也有偏爱之心?非也,其乃气运使然……”
天道恒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句名言是出自儒家先圣荀子之口。
荀子这位老人家在民间的知名度不算很高,但要说起他的两位得意高足,那就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大人物了。那位辅佐着大秦始皇帝赵政一统天下,就任大秦帝国第一任丞相李斯与法家理论的集大成者韩非,这两位堪称是法家中流砥柱的杰出人物,他们正是出自于儒门诸子之一的荀况门下。身为儒家一代宗师的老师荀子,偏偏教出了一对精通法家之学的门生,这事推敲起来岂不是很让人捧腹?
经过郑铎一番解释,林旭似懂非懂地说道:
“……郑先生之意是说,镇压气运与名份有关?”
“正是此理,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孔夫子其实说得很直白了。凡欲镇压己身气运者,俗人则埋镇物于祖坟、庐舍之内,神祇则需顺天应人,方可有望成事。”
沉默了半晌,林旭挠着头,很是不好意思地说道:
“这个……在下学问浅薄,您能说得再简单一点吗?”
郑铎是教书育人的私塾先生,对于讲课这回事从来没有不耐烦的时候,当下点头说道:
“昔年吕望之故事,尊神如何不记得了?”
闻声,林旭先回忆了一下吕望是谁,而后他的眼睛越睁越大,用一种难以置信地口吻说道:
“姜太公!你是说封神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