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儿子,她不得不召了邕氏进宫,告诉她情况有变,卞腼只能为侧妃了。但她也承诺了,虽是侧妃,但有她在,不论正妃是何等样的女子,都必不会让卞腼受了委屈。
可结果呢?人家百里家上上下下就没人把她和她儿子看在眼里。七夕宴上,她真是丢了一辈子都没丢过的丑!
屠弈还要争取,她不允,他竟然自己到御书房外跪求,自请封藩,宁可发下一辈子只有一个女人的荒唐誓言,最后娶得了百里家的那个女子为妻。
百里柔,一个十九岁高龄都没有嫁出去的女人,她何德何能!何德何能啊!
但是看着儿子着实欢喜,德妃还是咬着牙把再多的不满都忍了下去。
然而,老天爷好像都在和她过不去似的。眼睁睁地,卞氏姐妹就跟百里家的丫头一次次地杠上了。然后,一次比一次倒霉。
卞靥在上元节上惹了百里芸,被敲锣打鼓地绑送回府。卞腼的名声也坏了。而卞南起,被连累官降一级。
两年后,卞靥被百里芸大头朝下栽进了荷塘里,卞南起又被连累官降一级。
又两年后,被迫出家的卞靥好不容易从庙里被接回来。卞腼趁着百里芸及笄,去给妹妹报仇。结果,最后连命都丢了。
德妃永远都不可能忘记百里芸及笄那天,御前辩论时。那时她最后一次见到卞腼,她疼爱的外甥女、她之前为儿子选定的儿媳。
那时,卞腼被百里柔打得一身狼狈、面目全非,被人拖着离开前,哀求地看着她,希望她能救她一救。
那天的事卞腼不占理,她没法救。
可她怎么也没想到,不等她事后转圜,卞腼就死了。被恼羞成怒的汴王下手赐死。
这一层层的怨、一重重的不满、和对娘家人的愧悔,让德妃成为德太妃,移驾冀州来到冀王府后,怎么看百里柔怎么不顺眼。
德太妃不是一般的妇人。她也不跟百里柔争什么权、管什么事。她做的,都是在外人看来势必赞一声“贤德”,在百里柔这里却无比扎心的举动。
例如,德太妃一进冀王府,就说不忍看儿媳妇辛苦,要帮忙教养孩子。
她是孩子的祖母,还是连先帝都赐封为“德”的高贵人,她要帮忙儿媳妇教养孙儿孙女,谁能说出什么?
可是很快百里柔就发现不对了。她这个当娘的平常见不到两个孩子了。只要不是屠弈跟她同往,两个孩子不是在做功课就是在学东西,要不就是累了刚歇下,总之她连一眼都见不着。
好不容易见着了,问孩子这段时间都学什么了。女儿说,学女子之德。儿子说,学孝经之义。
第441章 给我闭嘴
好吧,这也算正常。
可是,当儿女犹犹豫豫地问她,母亲作为儿媳为什么不像书上说的那样在祖母跟前尽孝,作为妻子为什么不像老师教的那样跟父王行礼时,百里柔的脑子都空白了!
那一刻,原本还对德妃忍让恭敬的她,第一次对婆母出离愤怒!
看看她给孩子们教的这都是些什么!
有什么不满、有什么怨气冲着她来!拿孩子来作伐子,这就是她身为祖母的管教!
百里柔一气之下直接把两个孩子领了回去,一路上自然是强硬地重开奴仆们的阻拦无数。德太妃也不出面,只在冀王回府时先把儿子叫过去,伤心失落地请儿子原谅她这个母亲的过失。
以至于屠弈心情复杂地回到百里柔这里时,唯有长叹一声,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从此,冀王府的氛围变了,再也不是那个圆满幸福的冀王府。德妃对付儿媳妇的手段精准、高妙,经常都是软刀子慢慢磨。偏偏明面上看还都是为儿媳妇好、为儿子好,为这个家好。
百里柔又要管理府中内务,又要管孩子,还要处处提防婆婆。两年下来,整个人比之前十年都累。
百里柔苦涩地对百里芸道:“年少时经历了小雀氏和祖母磋磨母亲的那些年,我曾经立志,往后绝不做母亲那样委曲求全的儿媳。可如今,事情真轮到了自己身上,我才知道当年母亲的不易。”
百里柔叹息一声:“母亲的为人其实也并不软弱,手腕其实也不缺。之所以一忍再忍、一让再让,顾念的不过是我们这些儿女的名声,还有和父亲之间的情分。直到后来,父亲的愚孝让她彻底地伤了心,她才带着我们远走西北。再回京城时,终于下定决心跟父亲和离。”
想起当年种种,百里柔心中感慨万分:“我曾经恨过父亲很多年。恨他的愚孝,恨他娶了母亲却护不住母亲,恨他懦弱无能,眼睁睁让祖母和小雀氏毁了我们原本好好的家。”
百里芸听了默默无语。
百里柔苦笑道:“我还恨过祖父。恨他把祖父留在我们家里,磋磨母亲那么多年。……后来我才明白,他们各自有各自的缘故和为难。”
百里芸想到婉太嫔所说的话,眸光一阵复杂:“长姐,若是……若是姐夫也像当年爹爹一样,你其实也不必忍下去。”
百里柔一怔,一时没明白百里芸的意思。
百里芸咬咬牙道:“若是姐夫也一直在你和德太妃之间沉默不言,耗尽了你跟他的情分呢?长姐,其实你不必隐忍的。娘当年能下决心和离。你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