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易中天讲解的禅宗的境界,必须承认易中天的悟性是很超众的,但是在面对提问的时候回答的不太令人满意。当然,不是说易老回答不了,只是他的回答对于听众来讲很难一下子理解,毕竟大多数人之前接触的禅宗知识有限,而且因为经历不同和悟性参差,自然弄得大家一头雾水。
悟性是所有人都具备的,不过觉悟是有条件的。在这里,我必须说一下,净土宗存在的必要性。净土宗行善而执,是因为如过觉悟你会发现善即是大智,善即是大德,善即是上礼,善即是上义。当然,行善虽不拘于小,但是必须以至诚致善,必须学会辩证的看待为善,善亦有境界立场之别。
觉悟,在禅宗看来讲究机缘。觉悟,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三种形式:识而悟、省而悟、机而悟。这三种觉悟从本质上来讲都是境而悟,也就是即行即觉。识而悟,是认为知识和阅历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觉悟,所以尊崇经典,最明显的代表就是玄奘创立的唯识宗;省而悟,是指通过自我反省和关照,通过认识自己来认识人、认识世界,不必皓首穷经,披纱执戒,多是居士的选择;机而悟,就是因缘和合,时间、地点、人和环境恰巧具备,自然而悟,譬如六祖慧能。当然,如果你如果真的去观察觉悟的人,你会发现其人三形具有,因境所致。
如来觉和六祖觉,一觉。如来觉更多的是行而知,知而疑,驳而遗,究极以终,知止而得,走渐悟路线的,六祖觉是舍弃曲途,直破净土,走顿悟路线
有一个提问的学生最后说:“易老师,我明白了,今天听你的讲座等于没听”,大家哄堂大笑。其实这个同学说的不对,也说的对。说的不对是因为你的确是在那里听易老师讲了两小时,说的对是因为易老师说的只是易老师说的,并没有其他什么意义。易老师讲那么长时间,实际上已经把禅宗的精神阐述给你了,究竟是否有得就看你个人了。会后很多人很执着的问:“易老师,禅宗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指导意义”,“易老师,我们应该怎么对待自己的人生”……,凡此种中真是让人无语,这就是得椟还珠。《金刚经》中,世尊:须菩提,如来有所说法邪?须菩提:弗也,世尊。如来所说法即是非法,亦非非法。明白了么?不明白,去看《金刚经》。
有的学生问:“易老师,那你达到什么境界了?”易老师:“没境界”。其实这些问题问的很单纯,当然也体现了学生的纯洁的求知欲,不过这些问题确实很搞笑。境界都是各自划分的,事实上在觉悟里哪有境界高低,禅宗所说觉就是般若。
有的学生说:“易老师,你说要坚守自己的人生底线,这难道不是执着?我们追求觉悟,这难道不是执着?”这个问题易老师回答的不好,易老师说:“坚守不是死守……”。其实这个地方易老师只要说四个字:破执知立。用二十六个字表达就是:已立当破,知立知破,不立不破;先尊后舍,知尊知舍,不尊不舍。
与执着相关的还有一个关于“忍”的话题。我不知道为什么社会上的人为什么推崇忍。刃心为忍,锋加于心实是先伤己后伤人。都说司马懿是忍诸葛亮,这只是司马懿年轻的时候,他哪里是忍他是懂得不对称战术,他知道诸葛亮耗不起,所以他直接“封印”诸葛亮的挑战。说韩信忍胯下之辱,他哪里是忍,他自知的很,他和地痞本就志趣不一,何必计较。所谓用忍的,大约有两种人:一是理智未开,一是心理变态。理智未开,童蒙未化,如阿q,心里变态,虚与委蛇,如勾践。忍的原因是什么?暂时的无奈。
还有同学问道禅宗与唯心主义的关系。我们的同胞,总是指责崇洋媚外,在面对这类问题的时候又显得那么的自卑。所谓唯心唯物,只不过是近代马克思提出来的一个衡量标准,多少学者文人持此定乾坤,好像这是世间的终极真理!唯物唯心,恩格斯都说只是存在于认识论,我不知道国人为何把它作为一切的标准,一定要将所有划分为绝对的两极。说要矛盾的看问题,政治讲联系的看问题,认识论在谈论物质和意识的时候也说两者相互联系,其实早在唐宋我们就知道这些了,禅宗的“心物一元”就证明了这些。所谓的物质,所谓的心识,只是象不是实,这点好像僧肇在《物不迁论》就论述过了,比隋唐还要早。看看学术界到现在都在争论老子的“道”究竟是物质还是意识,我终于理解“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了。
本站重要通知:你还在用网页版追小说吗?使用本站的免费小说app,会员同步书架,文字大小调节、阅读亮度调整、更好的阅读体验,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jiakonglishi (按住三秒复制) 下载免费阅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