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校长对于这个完全出乎意料的结果表示得绝对的惊讶,连那副遇事不惊的脸庞都有些端不住,自己亲自查阅了试卷不说,还再三确认了成绩,最后仍旧有些不敢置信,随口出了几道题,当场考了李光久。
李光久自然不怵,侃侃而谈。
王校长就问了:“我问你的庄子,学校并没有学习这样的内容,你怎么也会?”
李光久说:“当然是课堂之外自己学习的,我家人都是热爱学习的人,先前没有条件,如今家庭条件变好,搬到城里来,也不用再顾农活,我娘和我平常就去图书馆借书看。”
王校长又问:“你爹说你八岁后才入学学习可是真事?”
“是的,以前身体不好,家里人担心,而那时最近的小学离家要走上一个时辰,还要走上一条险峻的山路,我娘我不忍我跋涉,就没让我去,后来家附近新建了所小学,我爹就把我送进去了。”
李光久回答条理清晰,有些难以想象,这是从一个这么大的孩子嘴里说出,但是校长见过的世面多了,这些并没有让他太过惊讶。
他又问:“你现在多大?”
“九岁已过,十岁未满。”李光久说道:“我去年入得小学,因为我娘在家就辅导我认字,所以我比其他懵懂的孩子学得轻松,没多久我们小学的校长就把我调到了高年级,学习一些比较困难的知识,比如说俄语,生物自然等课程……”
王校长打断他的话:“俄语?你们小学还设置俄语?”他倒是有些好奇那所农村小学了,在他印象里,那农村学校拿得出手的老师,能识两个字就很不错了,还竟然会俄语。
“嗯,我们校长请了一位苏克兰人给我教导俄语……”
“等等!”王校长有些震惊:“你们学校有多少个老师?”
“最开始只有两个,其中一个就是我们校长。”李光久有些好奇的看了这位校长一眼:“怎么了?”
“没什么……”王校长又恢复了平静,他差点以为这个李光久说谎,他不是来自一所农村学校,而是一所建设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的重点小学,但是听李光久说他们学校只有两名老师,就知道这事情的原因出在别处。
他感叹:“你们那位校长是个能耐人物。”
听到夸全某某的话,李光久也很高兴:“是的,我们校长特别厉害,原本我去的时候,还只有几十个学生,两个老师,后头我走了,我们学校已经有几百名学生,七八个老师了。”
如果是这样的校长,那么应该是个不走寻常路的人,看出李光久的聪明伶俐,因材施教,那么目前李光久所展示的结果就不算太夸张。
王校长自认为自己浸淫教育多年,遇到李光久这样自身聪明的学生没有数十,也有上十个,只不过他资源好,自然不会像李光久的那位小学校长一样,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李光久这样的孩子身上,他手里握着一手好牌,没必要这样冒险。但是李光久的那位校长却不一样,他手上本来就没什么牌,属于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毕竟在那样贫瘠的地方,父母都是大字不识的农民,在这样环境熏陶下来的孩子当中想要找个聪明伶俐本身条件好能快速接收知识的学生有多难,王校长关想想,就觉得艰难。
一个学校想要做出成绩来,首先就要看他们教育成果——学生,就像后世老是说的名牌大学的升学率一样,这些学生的优劣决定一个学校的评判标准,而能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都离不开两个因素,一是他本身材质就好,二才是老师教得好,否则一个老师教班上几十个人,怎么考上去的就只有那么几个呢。
大家都知道这条道理,那位手段厉害的校长想要快速做出成绩,必须就要把重心挪到一些材质好的学生身上,只有这些材质本身就好的学生能够迅速的借助这份看重,快速吸收知识,然后一飞冲天。
可惜……
王校长感叹,可惜那位校长付出心血的成果就这么被他给捡到了。
这大概就是人算不如天算吧,王校长心里一边感慨,一边心满意足的收下了李光久。
他心里有些同情那位手段厉害的校长,但是却也绝对不会吧李光久退出去,相反,他会把一些教育重心往李光久身上偏离,在他眼里,这是一场校长跟校长的较量。
在同样的一个孩子身上,你用一年时间就能把一个天资不错的孩子教导成一个能够独立应付初中的考试的学生。
那我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第六十六章
周香近儿似乎有心事, 看起书来也有些走神, 李光久放学回来, 做完作业,拿起书来看, 发现周香那本书从昨儿就是三十页, 到今儿还是三十页。
他们父子两上学的上学, 上班的上班,周香平常没事, 一个人待在家里看书, 不应该一页的内容给看了一天吧。
李光久跟周香无话不谈, 他也就是直截了当的问了:“娘?你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啊?”
周香晃了